在全国各地,除文化课和艺术培训之外,选择体育课的家长和孩子越来越多。在各种课外辅导班中,运动类课程几乎成为家长报班的“标配”,火爆程度不亚于奥数。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认为,体育培训业尤其是青少年体育培训近两年发展很快,从消费者也就是家长的角度来说,是出于对孩子教育的长远考虑。
上述现象,体现的是家长观念的转变,从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到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的转变。这种转变不仅能造福孩子的幼年,也会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。
体育锻炼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,不单单能练就健康的体态,实现动作的平衡、协调、灵敏等,还能够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意识。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认为,“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、做事、做学问的基础”,“强国必先强种,强种必先强身,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儿童”,“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”。
幼儿身心要充分发展,必然以健康为前提。然而,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,我们要警惕一种现象,即谨防对孩子进行某种专项训练,如“坚持性训练”“耐力性训练”“力量性训练”等。这种脱离孩子具体生活的专项训练是违背孩子身体发育规律的,也是没有意义的。体育锻炼应该融入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,用多种方式来加以引导。
一是政府要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,为社会提供体育锻炼的氛围。生活小区可配套一些体育运动器材,增加专门体育馆场的建设,引入一些体育赛事,引导全民注重体育锻炼。
二是家长要在生活中适度引导,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。家长要以身作则,从小让孩子养成锻炼的习惯,但也不要奔着培养体育天才的目标而来。家长在闲暇时,可以带领孩子骑自行车、打羽毛球、跳绳、打篮球等,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锻炼意识。
三是学校要按时开展体育课,科学引导学生的体育锻炼。相较于家长的“随意性”引导,学校的体育课则是专业的。体育教师的动作规范,能让孩子学会很多运动技能,激发孩子们练习的兴趣。如让孩子们学习立定跳远,以“小羚羊过河”游戏切入,让孩子学会预摆、腾空、缓冲落地等专业动作,这种有趣的情境、专业动作的引领会让孩子们的体育运动更有实效。
17世纪英国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·洛克认为,“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: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体。凡心智和身体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;身体或心智如有一方面不健全,那么即使得到了种种别的东西也是枉然” 。因此,让孩子从小养成锻炼的习惯,必将使孩子受益终生。
(作者谷锦燕,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)
① 凡本站注明“稿件来源:中国教育在线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本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稿件来源:中国教育在线”,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。